找到相关内容2450篇,用时7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多为别人想一想

    句先呈佛,无人知。”他拿给一位禅门的老和尚看,老和尚反问他:“如何是呢?”贯休反而答不出来了。老和尚便笑说:“无人知。”这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,便同一样隽永有味,值得深思反省。   站在...照目标去做的,孔子就讲出这个恕道。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,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。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,恕道就是推己及人,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。拿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对任何事情要客观,想到我所要的,他也是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儒家|孔子|爱心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2158295803.html
  • 无我与往生

    (比喻清净功德)化身,说明这种果报身的出现,四种大莲花是表征四无量(慈悲喜舍)清净功德的成就,亦即往生不是从四大转换的投胎,而是从定心(莲花)境界的转化,故与轮回不同。因此往生西方也不是四大坏灭后才发生,是人活着的时候,就已经在那“结生莲花”。所谓“花开见佛”其实非指看到佛身,而是指“见法即是见佛”,当入于无量,则能...

    杨云唐

    往生|无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0521833985.html
  • 密法中关于修心的理论和实践是如何的?什么是菩提?如何发菩提

    行菩提,那么这个意愿就会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了。此时,我们所发的愿心,所持的戒誓,所行的修持,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。寂天菩萨这样赞叹:“即自彼时起,纵眠或放逸,福德相续生,量多等虚空。”  3、胜义菩提:  它是慈悲与空性的统一。一发,即已悟入无生法忍,转识成智,证得真如实相。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无上智慧,不生不灭,涅磐寂静。以上的愿菩提、行菩提、胜义菩提可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644202.html
  • 无我与往生

    莲花(比喻清净功德)化身,说明这种果报身的出现,四种大莲花是表征四无量(慈悲喜舍)清净功德的成就,亦即往生不是从四大转换的投胎,而是从定心(莲花)境界的转化,故与轮回不同。因此往生西方也不是四大坏灭后才发生,是人活著的时候,就已经在那“结生莲花”。所谓“花开见佛”其实非指看到佛身,而是指“见法即是见佛”,当入于无量,则能见法无量,无量即无生,故当然就是“见佛悟无生”,无生故不退转。   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757489.html
  • 憨山大师论念佛的关键问题

   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,方便多门,唯有念佛求生净土,最为捷要。经云:“若净佛土,当净自。”今修行净业,必以净心为本。要净自,第一先要戒根清净。以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十恶业,乃三途苦因。今持戒之要...或不计数,只是心心不忘佛号。佛者觉也,若念念不忘佛,即念念明觉。心若忘佛,便是不觉,若念至梦中能念,即是常觉不昧。现在若不昧,则临终时不昧,即不昧处便是下落。今国事万机,决不能参禅,惟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476354.html
  • 让烦恼打开天窗

         一年前失业时,还跟同修们说“一切皆是幻化,等我找到工作时,回头一看,有与无都是过眼烟云。”原以为半年内会找到工作,过了半年开始妄动起来。九个月过后,失业金没了...高下言,世间何人、何事、何际遇不是无有高下;其实想修行或离苦,只是的不安,并不是那样才高人一等。学佛人不必求死时已所作皆办,而是学得了随顺无诤,不于世间留下取舍的心怀,让我与世间彼此无得无失,各自...

    杨云唐

    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328051579.html
  • 无畏

    现实,不加曲解、回避,而详察因缘共成,因果不坏。量广大,不限于一族一类、一代一区。普利一切,慈悲喜舍普及四生六道。   若能看破私利之无可保持,转而投入佛法之修习及服务,并坚持菩提大,则人生依旧迁灭无常,而种行者恒处安然无畏。菩提大,本来超越生死根本之我执,因此无有畏惧,可谓“无畏大”。行者一旦发起菩提大,而能恒毅保持养护,并顺之而实践,则能渐渐体会其中之安然无畏滋味,可谓“...

    林钰堂

    |菩提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243262562.html
  • 中道实相观

     种实相心境,即戒、即定、即慧,是一如的,能延持不断,动静闲忙、明暗顺逆等外境来时,皆不昧,即成无功用行,等到定慧功深,因缘成熟时豁破无明,即证真如法身,无明分分破,法身分分现,至无明漏尽,究竟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止观|中道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2122366796.html
  • 生死涅槃 犹如昨梦

         【善男子!菩萨及末世众生,修习心得成就者,于此无修,亦无成   就。圆觉普照,寂灭无二。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   界,犹如空华,乱起乱灭,不即不离,无缚无脱。始知众生本来成佛,   生死涅槃,犹如昨梦。】 佛再度告诉吩咐普眼菩萨,以及未来末世的众生,如何才能达到圆满觉性呢?很简单--观心。修习就可以有所成就,而最后明心见性以后,则无修亦无成就,一切众生...

    南怀瑾先生

    |无修|生死|涅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243557421.html
  • 受菩萨戒和密乘戒,时时观察随犯随忏

      贪、嗔、痴三,为意恶,示不开许。盖善恶以为根本,故意业无方便也。一切黑业当从心忏,非忏不得清净。如礼佛、供佛、布施等,须看发真实,能回向菩提正果方是。倘今日不清净,宁可勿做,为最要。“扪公甲格西,闻弟子某贵人来。先严供品,力求精善,继思不清净,以灰撒之。荡巴桑结闻之曰:‘西藏今日供养最大者。'以能用清净心对治染污也。”常常如是观待,自然发无垢,勿如小孩,离开父母,便任...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

    |心戒|戒律|密乘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2235138805.html